王德民
1959年9月26日,松基三井喜喷工业油流,日产量13.02吨,标志着大庆油田的发现。直至今天,大庆油田依旧为我国工业发展提供“新鲜的血液”,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大庆油田发现后,怎么用落后的采油设施,在大庆复杂的地理环境中成功开采出石油是老一辈石油人面临的难题。无数石油人为此殚精竭虑,无畏献身,这里面就有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人——王德民院士。我在王德民院士的故乡河北唐山和大家一起走进他的故事。
人民日报《知识铁人王德民》评价他说“他是和王铁人同时战斗在大庆的一位知识分子,功绩卓著,却鲜为人知。”1963年,周恩来总理庄严宣告“中国石油实现基本自给”,这其中离不开石油人的贡献,而在这些石油人中,王德民就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他发现过去行业内用来解释油层动态变化的“赫诺法”,是国外的理论,与大庆的实际不符,极大的误差严重降低了采油效率。要是想改变现状,就必须要探索出来一个新方法,一个适合大庆的新方法。除了日常工作,王德民其他的时间都一心扑到了科研上。最后靠着夜以继日的努力,成功推导出符合大庆油田实际情况的油井压力计算公式,被称为“松辽法”。误差仅为“赫诺法”的五分之一,而且简单易行。凭着“松辽法”,大庆的油田获得了最完美的开发。至今,美国也只能采出地下33%的原油,比当年大庆的记录低了10个百分点。
王德民院士在国际石油界同样享有声誉,他是国际石油工程师学会的“杰出演讲人”和“杰出会员”,被授予“终身会员”荣誉称号,获亚太地区“贡献奖”和“杰出会员奖”等。这样一位优秀的院士一直是十分低调的,走进大众视野还是因为他年轻时的一张照片。当有记者想采访他关于长相的问题时,王德民院士回答说:“只有不正经的人才说容貌。”中瑞混血的身份给了王德民一副帅气的容颜,也给了他不凡的天资。王德民说:“是石油选择了我,不是我选择了石油事业。”事实也是如此,他高考后去了中国石油大学,到了学校,王德民勤恳学习,发奋努力,毕业之后放弃了北京的优越工作,奔赴大庆油田,为油田事业无私无畏的奉献自己。他以对待科学的严谨来对待自己的生活:他选了个15楼的办公室,每天爬楼梯上班,从不坐电梯,用他的话说:“当我爬到10楼时就出汗了,到15楼,刚好满足我出汗再多练一会儿的程度。”
2016年4月12日,“王德民星”命名仪式暨学术报告会在大庆油田隆重举行。经何梁何利基金评选委员会推荐,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申请,国际小行星中心命名委员会批准,将国际编号为210231号的小行星,正式命名为“王德民星”。这不仅是王德民院士的荣耀,更是所有石油人的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