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从私人把玩变成全社会共享,发挥出更大的社会价值林玉玺让藏品变展品
林玉玺展示他的藏品。新闻中心记者 李东泽 摄
当下,就在党史学习教育纵深开展之际,东北石油大学的大庆精神育人展馆也开始每周三对全社会开放。
这里陈列的书籍、画册、简报、小人书、唱片、煤油灯、杠杠服、地图等展品,总计1300多次册图书、百余个物件,都与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有关。
而且,它们大多来自大庆石油大会战时期。当你置身其中,用心品读这些展品所散发出的时代气息,很容易感受到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脚踏莽莽荒原,那领头的石油人发出“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呐喊,一时间响彻大油田,传递到中南海,传遍大江南北,成为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嘹亮一呼……
“这是历史留给后人的精神富矿,它能让人从中汲取到智慧和力量。”当你体会到这一点时,你也就触摸到了林玉玺的初心。
林玉玺,东北石油大学1978级毕业生,2020年从大庆勘探集团退休。大庆精神育人展馆里80%以上的展品,都是他提供的。
他认为这个世界没有废品,所以一直都有个习惯,就是喜欢攒东西,不喜欢扔东西。尤其是工作以后,凡是他用过的书籍、物件,他都会按类别存放起来。上世纪90年代初的一天,他忽然发现这些东西,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有关的特别多,于是开始有意识地收藏。
时间悄然流逝间,他的这类藏品却越来越多,到本世纪初,他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这些藏品已经构成了一部大庆文化史。它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为核心,反映了这座城市的历史变迁。
于是,他更加认真地收藏起来。书店、废品站、旧书摊、地摊等地,成为他经常光顾的地方,就连去外地出差,他都会抽空到这些地方去“淘货”。
在北京地摊,当他看到一张1950年初版的黑龙江省行政区划图,那大庆的位置还标注着安达时,内心顿时激动起来。担心摊主朝他要高价,他努力掩饰着和对方讨价还价……他说自己买衣服时会心疼,可在收藏上绝不含糊,只要还能承受得住,花多少钱都不在乎。
正是在这种心态下,上世纪60年代大庆汇报“工业学大庆”的讨论稿、电影《创业》的文学剧本、里面有《千万个“铁人”奋勇向前》的中国唱片、不同版本的小人书《大庆战歌》……上千件物品成为他的藏品。
藏品多了,搬家就成为问题。他先后搬过5次家,从干打垒、平房到高楼,每次都要花费好几天把这些藏品打好包。后来,他实在是受不了这种折腾,索性去租了间库房。他立下一条家规:家里收藏的东西,哪怕是一张纸都不能扔。他开玩笑似地叮嘱家人:哪怕是房子丢了,藏品都不能丢。
看着这些宝贝似的藏品,他在心里慢慢萌生出一个愿望——作为大庆发展的参与者、建设者和受益者,应该让更多人知道大庆的创业史、奋斗史、转型发展史,有条件时要办一个“书说大庆”的小型展馆。
正当他在等待条件成熟时,一次大学同学聚会上,他听说母校要建设大庆精神育人展馆,而且正愁展品不好收集。“母校培养了我,我能为母校作点儿贡献,合情合理,义不容辞。”林玉玺说,“我的心愿,也算达成了。”
于是,他的藏品成为展品,从私人把玩成为全社会共享,发挥出更大的社会价值。
东北石油大学大庆精神研究基地管理科科长黄跃凤说:“当初收集展品时,那可真是太难了,为了一张图片,我们都要翻遍一年的报纸。听说林大哥有那么多藏品,我们都高兴坏了,心里都乐开了花。”
大庆精神育人展馆2017年10月建成投用,除用于学校进行党史学习教育、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教育和校史教育,也对外接待游客参观学习,年均接待游客一万余人,正成为全市一个重要的党史学习教育基地。
新闻中心记者 李东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