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基地概况 > 基地简介

基地简介

大庆精神研究基地简介

(一)发展历程

大庆精神研究基地成立于2004年,当年被列为大庆石油学院文科重点研究基地,是跨院所相对独立运行的研究中心。

2004年被评为大庆市社会科学联合会重点建设的文科基地;

2005年被评为大庆市校企合作重点建设的文科基地;

2006年被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指定为重点合作的科技创新研究基地;

2008年与大庆炼化公司联合成立企业文化研究基地;

2009年被中共大庆市委社会工作委员会评为大庆市社会工作科研培训基地;

2010年被评为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2013年被评为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2014年黑龙江省机构编制委员会(黑编【2014】120号文)批复大庆精神研究基地为正处级内设机构;

2017年12月入选大庆市首批重点培育智库;

2022年入选黑龙江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

2022年3月经学校党委常委会决定更名为大庆精神教育研究中心;

2022年5月经黑龙江省机构编制委员会(黑编【2022】15号文)批复大庆精神研究基地更名为大庆精神教育研究中心。

(二)体制机制

为进一步推动大庆精神研究基地基础建设,完善基地机制体制设置,顺利开展科研活动,提高社会服务和人才培养质量,在深入调研学习井冈山大学井冈山研究中心和赣南师范大学中央苏区研究中心基础上,成立大庆精神研究基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基地的统一领导。基地实行开放的用人机制,以马克思主义学院为核心依托,为基地科研和教学育人提供支撑,整合经济管理学院、人文科学学院、艺术学院和外国语学院等单位的科研力量,为基地提供兼职研究人员,同时以全校范围内自愿从事此方向研究人员为主体,构建基地科研队伍。

按照省关于科研机构编制的批复和学校党委常委会的决定,大庆精神研究基地已设立为独立的正处级教学科研机构,设主任、副主任各1人。下设研究室、基地管理科等相关科室。

(三)研究队伍

大庆精神研究基地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在研究队伍建设上,采取“专兼结合、校企结合”的方式,形成了“结构合理、优势互补”的专兼职研究队伍。

(四)研究方向

大庆精神研究基地下设五个研究方向:大庆精神基础理论研究、大庆精神与资源型城市文化建设研究、大庆精神与石油企业文化及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大庆精神与石油高校人才培养研究、大庆精神与(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五)主要研究成果

多年来,大庆精神研究基地强化针对性,突出应用性,积累了一批本领域中具有前沿性、创新性的研究成果。

1、研究课题:共完成21项。其中“大庆精神研究”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2项;黑龙江省社科基金项目6项,其中1项为重点项目;省人文社科项目2项,均为重点项目;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2项,其中1项为重点项目;省教育厅教改项目6项。

2、著作论文及获奖:已出版《大庆精神研究系列丛书》、《大庆精神理性透视》等专著、编著共8部。发表《大庆精神与中国梦若干重要理论问题的探索》、《大庆精神的历史唯物主义基础》等论文68篇。2013年,基地副主任宋玉玲教授获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2013年度影响力人物”奖; 2014年“大庆精神研究序列丛书”获黑龙江省第16届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2016年《大庆精神理性透视》一书获得黑龙江省第17届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2013-2018年,大庆精神研究基地共获各类奖励40余项。

3、建成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2013年3月,由大庆精神研究基地副主任宋玉玲教授和主任杨晓龙教授主讲的《大庆精神创新与发展》被教育部评选为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并在“爱课程”和“网易”两个网站同时上线。课程以丰富、详实的史料和鲜活、生动的现实为基础,从历史、哲学、美学和社会学的维度,阐述大庆精神形成、发展的历史、基本理论和内容、在改革开放大潮实践中的创新与发展。该课程继承和弘扬大庆精神,凸显了大庆精神研究基地大庆精神育人、铁人精神铸魂的特色,提升了大庆精神研究中心的美誉度。

4. 《大庆精神及其时代价值》精品在线课程正式上线:8月20日,由我校主持的该课程是由我校大庆精神研究基地与马克思主义学院的8位教师主讲,通过“智慧树”平台合力打造的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正式上线。该课程通过充分开展探究式、个性化、参与式教学,以精彩讲解、现场教学、珍贵照片和宝贵视频等形式提高课程吸引力与感染力,将对我校实现大庆精神育人全覆盖和宣传我校用大庆精神办学育人特色提供有力支撑。